亲》发表一个多月之后,文学界对这部的口碑越来越高,超越了林朝阳《闯关东》之后创作的诸多作品。
12月份的《十月》上发表了编辑张守仁对这部的评论《只此一部,立成丰碑一一评长篇
》。
文章中这样写道:
《父亲》的伟大在于它将情节、技巧、情感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天衣无缝。
阅读这部作品,你会恍惚于它迷宫般的情节,沉迷于它炫技般的技巧,感动于它波涛汹涌的情感。
在理智与情感的双重支配下,享受到的是亢奋、感动、幸福的审美情绪。
无论怎样看,我都认为它是一部几近完美的。
身为一名编辑,在阅读这样的美文华章时,我非常确信它必将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990年的文坛,注定是属于《父亲》的。
只此一部,立成丰碑!
张守仁对《父亲》的超高评价一经发出便在文学界掀起了千层浪。
他是《十月》的编辑,编发过诸多知名文学作品,在国内文学界声誉卓着,
有文坛好事者将他和崔道义等其他三位编辑并称为「燕京四大名编」。
没有人会怀疑张守仁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精神,但他对《父亲》的评价如此之高,显得过于露骨,惹起了不少人的议论。
大家都是搞文字工作的,在评价同行的作品时,都会融入一些处世哲学。
比如对于某些缺点大于优点的作品,在评价时就要多提优点,少提缺点;若是优点大于缺点,那就要夸的大大方方,但切忌露骨。
因为一旦露骨,就难免有谄媚之嫌,既让他人看低了,也折损了自身的声望。
但不管怎么说,张守仁对《父亲》的评价并非是毫无根据的,反而颇有见地,大家对他有议论,却并未影响对《父亲》的评价。
尤其是在读者群体当中,他的这个评价受到了许多林朝阳忠实读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