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猛然竖了起来,往墙上一靠,竟给他当成一架梯子。一登再一攀,蹭蹭几下就窜上了最近的二楼屋顶。
这个时候终于有几个壮年男人赶到了,他们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老人和小孩纷纷回家找来了锅碗瓢盆,有力气的人自动组成了一个人梯。一桶桶水传到了阿二手里,他就冲着那些企图上蹿的火舌兜头浇下。这点水扑灭不了大火,但是暂时制止了它的蔓延。余下的人都学他的样,用锅盆打来的水去压制那些竞相外蹿的火苗。事后知道,阿二错怪了裘老头。假如不是他,再有几个阿二也是回天无力。老头根本没有逃跑,而是奔向最近的电话机。消防队及时赶到了,在威力强大的专业水龙之下,这点火很快偃旗息鼓。消防队长当即表扬了阿二,惊讶他这么年轻居然如此富有经验。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地区一干领导赶到的时候,阿二在屋顶上还没有下来。消防队长简略地汇报了一下现场情况,着重提到了处置得当的阿二。工宣队长也及时赶来了,就此认识他的动员对象。街道里的宣传干事带着一个照相机,刚把借着垃圾车当梯子下来的阿二拍个正着,完了他还嫌不够,又叫阿二重新爬上爬下好几次,换了不少角度,拍下许多照片。
阿二万万没有想到,这场大火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不清楚查韧毅正为他的去留问题踌躇,更不知道那个紧紧与他握手的工宣队长已经下令要他下乡。赶巧的是,伟大领袖在发动上山下乡的同时还有一条重要指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作为一个十分迫切的政治任务,全民将要开展三防训练,以防备帝国主义的侵略。他这点救火经验,居然上升到了全民皆兵的高度。在对付未来战争的准备方面,他们这个地区已经小有成功。
当然最为高兴的还是查韧毅,小伙子的去留问题自然不用多加考虑。关键是利用好这个典型,如何发扬光大。最后的结果皆大喜欢,考虑到阿二的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查韧毅决定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活学活用的先进典型,重点介绍如何培养教育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