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对阿二这样编派过查韧毅,他却不以为然。这一切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人一定要知足。政治挂帅,竭尽全力,用领袖思想培育出了一些先进人物。同时作为三防教育与训练的一个成功例子,还让阿二跟着他一边讲用一边表演。工宣队长自然也高兴,毕竟是自己治下的功劳。让如此优秀的青年再去农村接受再教育,连他自己都觉得没有多大的必要。
倒霉的是那个吓得呆如木鸡的李石明,消防队的技术人员在火场里面找到一些稿纸的纸屑,断定火是由此而起,当场就把手铐套上那双厥冷如冰的手腕。
从此以后,阿二成了三岔路口的正式居民。中国的事情,就是这么滑稽。要说正常的,不一定能够正常办成;要说不正常的,可能比正常的办得更好更快。阿二的户口问题,仅仅是工宣队长和查韧毅在开会的时候提了一下,连个正常途径必不可少的迁移手续都不需要,宛如授予一个时下到处泛滥的荣誉称号一般简单,一句话统统搞定。当崔新生把崭新的户口簿送到他手里的时候,阿二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这是阿二的故事,他不知道查晓卉将来会怎样描述。也许她早已写过这里,只是跟自己的记忆略有差别。在她读过的部分,查韧毅仅仅走了一些匆匆的过场。随着故事的展开,他肯定也是一个主要人物。一个正面的领导形象,必然无疑。只是鲜为人知的东西,她会去写吗?兴许还有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譬如说人家的编派是不是恰中要害?都说歪打正着,众口一词总叫人难以圆说。
都说年纪大了,人才会整天沉湎于回忆之中。阿二觉得好笑,自己连三十还差一年有余。也许正是查晓卉惹得祸,所谓的写书计划搞得自己心神不安。得空就会管不住自己的脑子,总想那个天真可爱的姑娘会怎么描写自己。细细品味,也不尽然。总有大祸临头的感觉,而且老是关联着自己的恩公。原来的谣言总是直指中央领导,现在却变得琐碎具体。尤其是廉家老二的风波一起,查韧毅简直成了三岔路口人们私下议论的焦点。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