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 15)

?这个地区,名叫三岔路口,还有一个名字叫乌船浜,原来乌船浜是指河滩的一块,现在也没了船,一般人统叫三岔路口,乌船浜的名字渐渐很少有人提了。地理位置,属于城郊结合部。这个地区的形状,象似一只路口三代店里天天有得卖的蒸饺。直边是那条通向市区的大马路,碎石铺就的路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馅心的位置,四大溜二层瓦房,共有上百户人家,如同一具剔净剥光的鱼龙骨一样,斜切在马路边上。饺子的折边便是那条小河,弯曲蔓延,边际远远超过馅心的面积,大片的河滩。不少人家在这里搭起了单层的棚屋,一家紧挨一家。隔着一条狭得不能再狭的小夹弄,缀住每一溜瓦房的西头,河滩干涸到那里,它们就搭建到那里,细细数来,棚户人家居然要比瓦房里多出不少。

成年累月倾倒的垃圾,已经把那条小河垫得差不多了,小时候还能看见乌蓬船划进来,收收废品,换点糖块酥饼杂货啥的,现在就是把一只脚盆丢下去,也不用担心它会漂多远。外面发大水的时候,这里却也淹不了多少,一则与外面的大河不通了,二来据说是这里的地势全城最高。都是垃圾的功劳,如果没人在此建房,恐怕要不了几年,这里会长出几座山来。棚户人家最好的防汛措施,便是在临河的墙脚跟垒上几块大石头。棚屋的材料,跟运河工地的窝棚差不多,只是比它们略为考究一点,芦扉席子都被厚厚地糊了起来。大多是石灰纸筋,条件最差的也是掺了不少石灰纸筋的黄色粘土。门和窗户却都做得象模象样,不少人家还用砖块石头把它们夹砌起来,看上去就跟瓦房一样结实,经久耐用。棚屋人家很少有天井,门前却都有一片院子,大大小小,因地制宜。院墙绝大多数透空,枯枝,竹竿,船板,桨橹,再用铁丝编扎起来,廉忠和总希望自家能有这样一个院落。

城郊地区是一个三不管地区,河滩一段更是没有人来认真管,当初谁占住了地方,谁就有多大的地盘。经常能够看到棚屋里的人互相打架,原因就是邻家一不小心侵入了自家的地盘,要么修院

最新小说: 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 穿进古早言情当女主[现代版] 高武末世:我被姐姐捡回了家 七零男主恶毒小妈,但躺赢 人在吞噬,成了罗峰的金手指 换嫁东宫,绝嗣太子轻点宠 我在香江继承了一家酒楼[八零] 高考后,人生开始随心所欲 上辈子苦够了,打死她都不嫁了 高岭竹马竟是我暗恋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