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空军而言,拦截苏联庞大运输机群最大的困难在于各编队之间的协调。在苏联空军强大的电子战压制面前,仅仅装备了超短波无线电台的歼—5甲和歼—6甲型截击机甚至连编队内的通信都无法进行。因此尽管中国空军各前沿野战机场动员了所有能参战的机群投入拦截,但是在实战中仍不免出现各编队分批抵达战场,形成“添油战术”的不利局面。
好在中国空军自朝鲜战争以来便始终面对的都是在有限的空域对特别目标的小规模空战的行动。因此各战机编队尽管无法形成数量优势仍各自为战,果断突击。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的护航编队往往要同时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数波的中国空军的截击机编队。在简陋的雷达系统的引导之下,甚至连导弹都无法挂载的歼—5甲型截击机往往采取迎头攻击的战术。尽管在不断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有战机被扑面迎来的苏制空对空导弹击中,化为共和国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星辰,但是飞行员们依旧紧紧的盯住测距器上那不断缩小的数字,渴望着自己的战机可以突进到机炮格斗的距离。
这样的空战无疑是残酷的,超过80%以上的歼—5甲型截击机往往连敌方机群的轮廓都还没有看见便永远的被逐出了战场。许多编队甚至在同一时间被系数击落。但是他们的牺牲却并非全无价值。根据战后的统计,即便拥有着武器系统方面压倒性的优势,苏联空军在面对中国空军歼—5甲型截击机时也没有能够保全所谓的“不破金身”,在整个护航作战中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也有15架各型战斗机被击落。
而歼—5甲型截击机的正面冲击更从一定程度上撕裂了对手的护航队型,这便给了从其编队后方突入的歼—6甲型截击机群以更多的机会。挂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霹雳—2”型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的歼—6甲型截击机理论上拥有着远远超过歼—5甲型截击机的攻击范围。但是即便使用“霹雳—2”型空对空导弹发起攻击,仅3公里的最大射程同样需要中国空军的歼—6甲型截击机突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