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们!我们已经抵达了目标地域的上空……伟大的苏维埃正在关注着我们!乌拉……”随着轰鸣的伊尔—76M型军用运输机越过被绚烂的防空炮火点缀得如同白昼的天幕,作为突袭北京的苏联空降部队第二梯队的第76近卫空降师此刻已经抵达了中国首都的上空。面对着机舱后部缓缓打开的蚌式舱门,全副武装的苏联第76空降师第104团第2营营长巴彼切夫中校拍着一个个从他面前匆匆走过的年轻士兵的肩膀大声鼓励道……
作为后续投入战场的生力军,苏联空降军第二梯队拥有着远比第一波次降落的同僚更为有利的优势—跟随第一波次空降部队一起着陆的隶属于苏联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的“斯贝茨纳兹”(注1)特种部队已经建立起了多个大功率的地面无线电引导站,可以顺利的引导后续投入的部队准确的抵达目标区域。但是作为第二梯队的他们却同样也要承担着远比第一波次降落的同僚的更为凶险的战场环境。
毕竟战斗已经进行了近5个小时,奇袭的效果已经荡然无存,尽管苏联空军努力保持着对北京地区战场的全纵深火力压制。但是作为一个大国的首都即便是强大的苏联终究也不可能是闲庭信步。事实上从起飞开始,第76近卫空降师的麻烦便从未中断过。由于机场容量和空中管制等各方面的限制,包括从遥远的乌拉尔山以西的苏联欧洲部分转场过来的近千架军用运输机之中有相当部分出现了滞留空中和来不及完成战前整备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第76近卫空降师的空降行动整体推迟了1个多小时。
而在起飞过程中更有多架军用运输机由于机械故障而不得不中途返航,好在这些运输机大多已经参加过第一次空投作战,再次执行空运任务时大部分运载的都是准备空投的补给品,因此并没有对第76近卫空降师的战力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当机群越过外蒙古的天空之后,中国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拦截却令庞大的运输机群举步为艰。
尽管苏联空军一再认定经过了前后多轮的火力突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