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感叹,知道自己这位刺史大人原是王导属下的宿将,一直镇守南豫州。是淮南抗拒北方军势的主力,永和五年(公元350)褚北伐大败。当时任庐江太守的袁真却一举攻陷合肥,算是当时江左惨败悲凉中不多的亮点。
“方回信道教,而景兴却信佛。方回好聚敛,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景兴所取。景兴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吴坦之看来很熟悉超,开始扳着手指头讲述超的光荣历史,主要是讲给并不了解内情的袁瑾听。
“景兴于永和元年(公元345年)被桓公辟为抚军,兴宁元年(公元363)五月。公升为大司马,景兴也被升为参军。升平二年,北府第一次伐燕,桓公兵出洛阳响应。先胜后败,数万大军尽折于朝歌。出兵时景兴曾劝道‘此次伐燕,可以北府为首导。我军为响应。可先经营州河南之地,待北府大败燕军,时局已定便可挥师北上,或可克伪都城,或可收复河北之,届时天下大义皆在大司马,北府不敢强争,当会避锋。如大军擅动北渡,一旦伪燕避强击弱,则我军大祸。’然桓公不齿此计,果被伪燕吴王慕容恪大败。”
吴坦之看了一眼听得入神的袁瑾,继续说道:“此后桓公更重景兴,更甚于王元琳(王珣字)。如果景兴想在此事中保住其父,必须用计将矛头全指刺史大人。”
听到这里,袁瑾不由大声怒骂道:“如此竖子安敢!”
“他就是敢!”袁真瞪了一样自己的儿子,然后转向朱辅说道,“淮南,你来说说。”
“是的大人,根据最新地传报,大司马表桓伊为淮南太守,进驻历阳(今安徽和县),表桓石虔为庐江太守,进驻襄安(今安徽无为县附近)。”
朱辅的话让众人又无语了,整个会场又陷入冷场。庐江是袁真的老巢,经营多年,现在大部分地方还掌握在庐江太守袁瑾的手里,而淮南更是南豫州的根基,所以袁真才会表心腹重臣朱辅为淮南太守。现在桓温抰天子以令诸侯,先从庐江和淮南两郡开始下手,手段不能不算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