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事至如此我们只有一条路了。”沉默许久后,袁瑾咬着牙说道。
“哪条路?”吴坦之紧问道。
“举寿春北投!”袁瑾恨恨地说道。
袁真的眼睛一下子眯起来,而吴坦之、朱辅等人却眼睛一亮,但是却都没有出声,只是把炯炯的目光投向正中的袁真。
“北府会接纳我们吗?”袁真的话让袁瑾、朱辅等人都暗自舒了一口气,看来袁真也有所心动。
“刺史大人,”朱辅斟酌一下答道,“朝廷也不愿意刺史大人被桓公扳倒。刺史大人是跟随太保(王导)的老臣,功勋卓著,名声也不在桓公之下。有刺史大人在寿春,不但可以北拒北府,西制荆襄,成为一支牵制力量。一旦桓公得逞,寿春落入荆襄囊中,江左朝廷岂不是更加举步艰难,虎狼环视?”
看到袁真又点了点头,吴坦之连忙接言道:“刺史大人,我们举州北投,并不是真地想投入北府阵营中,因为就是我们真的北投,北府也不敢真地接纳,以他们的实力,真想取淮南也不会留我等在寿春数年了。”
吴坦之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却是事实。寿春是淮南重地,正是南北通途的中路重镇,北府的百胜之师拥雄兵百万,想取寿春是很简单的事情。他们不想南下。自然是怕天下舆论滔滔,他毕竟名义上还是大晋臣子。
“我们北投的原因就是把北府拉进这件事情中,只要有北府牵涉其中,桓公肯定会慎重再三,不敢擅动了。”
袁瑾在吴坦之地话刚落音,立即跳了起来:“吴功曹真是好计策!只要有北府表明态度,我想不但我们寿春轻松了,江左朝廷也会好做了。”
真是,北府是桓温唯一顾忌的势力,只要能把北府扯进这趟浑水里。桓温还敢如此嚣张吗?而一旦北府表明了态度,江左朝廷也会挺直了腰杆。北府对寿春垂涎已久,只是碍于人言不敢擅动,这次寿春能主动降臣,岂不是
“好!我们一边遣人去长安,献上我的降书。另一方面立即遣人入江左建业,向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