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走大部分的功劳和名声。这对于需要积攒学问大家名声来施放烟雾弹的钱惟昱来说,便不是好事。
通儒院学士当中,只有林克己是近年来钱弘俶一直拨给钱惟昱使唤的,如今已经俨然钱惟昱的心腹得用之人,所以通儒院的系统里面,钱惟昱只能用他,其他文人只能通过别的渠道解决。不过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身处高位的人编纂书典本来就多有其门下文人门客的参与,倒不一定是本人完成的,所以就算略微有些从旁协助的人参与、并且将来为外人所知,倒也不虞被世人觉得钱惟昱欺世盗名。
正如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往往会为文人诟病,那不过是因为吕不韦本身是个商人、没啥文化罢了。但是南北朝时,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文选》却并不曾遇到过这种诘难。照理说,根据时人的一些笔记片段、和后人考证,萧统的《文选》编纂过程中,其手下门客、当时文豪刘勰(《文心雕龙》的作者)以及殷芸、王筠等人都有协助编修,可是因为萧统自己便是当时以文名著称的,所以些许门客的作用也就被人忽视了。
如今,对于钱惟昱来说,他不希望其他著名文人在《汉和字典》的成书过程中窃取太多功劳,但是在中原、周娥皇周嘉敏涉猎其中他是无所谓的。而且才女作为编修者加入,不仅不会冲淡钱惟昱的功绩,还能给这番事情平添一份谈资和八卦,加上一抹旖旎的色彩。而在日本那边,日后的宣传中,以后把选子内亲王的功绩一并加入其中一并,也是颇有好处的。
钱惟昱又和周娥皇切磋了一番此事其中的细节,把两人的想法充分交流了一番,事情便算是定了下来。临了,就在钱惟昱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周娥皇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师弟,事情姐姐可是接了,不过,这其中的打算,你当真只是为了博取‘心向文学、无心军事’的名声而已么?”
“怎敢相瞒师姐,恰才所说,自然是最主要的目的了,不过,也不仅限于此,小弟本想着,借着这次编修大典的活计,还能助我吴越收拢一些天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