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生产厂、硫酸厂、硝酸厂、盐酸厂、耐酸陶器厂、全放在一起了,有利于统一的污染水处理,再说了建设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天津的污水处理也用得着,污、雨分开,就从天津开始了。
一只羊、两只羊、一群羊、一起赶了,德国佬在青岛的排水就做的不错。
天津的污水处理比德国高两个档次。
味精,化学成分;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调味料,易溶于水,有浓厚鲜味,与食盐在一起的时候,味道更鲜美。
1866年,德国人雷哈生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最先分离出谷氨酸。
1908年的一天中午,扶桑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吃午饭时,感觉到海带黄瓜片汤里的海带有种特别的味道,这种奥妙的感觉和职业的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
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公布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当时还有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扶桑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看到公告,吆西,咱们不提碘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这个能赚大钱。
结果呢,池田告诉铃木,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一点点0.2克的这种物质。可是,在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里也含有这种物质,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也许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钠。
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
之后不久,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做得很大很大;“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一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这是1910年的事情。
随后,想尽一切办法赚华夏人钱的扶桑商人,把扶桑的味之素卖进了华夏,富人们趋之若鹜。
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