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责任编辑是水生,钱教授和刘教授也帮一些对校,找资料审稿这样的活。
一半的编辑贡献了文章,水生自己也写了一篇白话散文。
这里占了大半的篇幅。
剩下的就是文本访谈了。
这个交给水生来写。辜教授,黄教授,都是京城大学的教员。自己是学生,写文章批他们有点不太合适。把主要矛头放在林老先生那边。
林老先生是个好人,有文人风骨,如果只是支持文言那没什么,他想复辟,让大清皇帝重新出来,这就不对了。
思量了下,就开始写了,主要就讲讲这位林老先生。
林老先生是大清的举人,后来考了十几年也没考上进士,这一点就不如蔡校长,蔡校长是光绪年间的进士。
林先生后来的生活不是很好,开销也大。到他五十岁的时候忽然就牛逼了,翻译外国名著,一下子富裕了起来。翻译的书最畅销的时候达到了月入近万,就是版费,牛的很。
花了一天的功夫把文章给写好。
几天下来,有几位编辑给贡献了稿子,还有大众寄信寄过来的稿子,挑选了几篇写的好的,再进行排版,对校,又用了两天的时间。
弄完之后给陈教授过了一眼,还有一个帮忙的编辑也看过了,没什么毛病,正式开始印刷出版。
青年杂志是一本月刊杂志,一开始每月发行一期,慢慢的发行的期数多了些。
看情况,半月一周,也是有可能的。
水生的工资又涨了,一百块每月。其他几位编辑在一百五到两百的样子。
看发行情况,数据好,工资上调,数据不好,工资对应也减些。
几天后,新的一期青年杂志发表。
林先生家中。
他的一个后辈拿着青年杂志给他念,都是批林老的话:“林先生翻译的小说还是半点文学意味都没有。因为他所翻译的书,原稿选择的不好,把一些国外没有价值的著作也翻译了出来,真正的好著作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