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林老先生,辜教授,黄教授他们也要在京城大学开讲座,这是要打擂台。
下一期的责任编辑是水生,说说的你的想法。”
迅哥儿:“我给再写一篇小说。”
胡教授:“我奉献两篇白话诗。”
刘教授:“你那白话诗不给劲。白话诗还得水生来,够劲。”
“鸳鸯蝴蝶文章给劲,你来两篇。”
杂志编辑们也会互相怼。意见不同的话。
“你什么意思?”
“咱们的青年杂志不是骂街打仗的街头小报。”
“青年杂志为什么就不能借鉴办报的杂志呢,老胡,我看你现在就是坐井观天少见多怪。”
陈教授:“行了行了,不要一见面就掐。下一期的责任编辑是水生,看他怎么说。对了,水生,你那套简化汉字的想法我已经提交给了教育部。”
水生:“我觉得刘教授的想法不错,可以借鉴办报的形式。用文本访谈的特点。把攻击新文化的言论都收集起来,然后再予以反驳。
可以趣问,采用会写有趣的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也可以直问,不拐弯抹角。
文本访谈的方式通过对话。真实、新鲜、灵活、短小。
这样问答的方式也能引起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
陈教授:“这个形式不错,很新颖嘛,可行。”
胡教授:“我有不同的看法,咱们的杂志是思想启蒙的,学术性放在第一位,用街头小报这种低格调来说新文化我看是自毁长城。”
“言重了,我看就很好,活泼生动,新文化嘛,那就用新形式新手段去表达。”
胡教授:“我们是很严肃的学术刊物,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去搞媚俗的东西。”
这也是射雕不能在青年杂志发表的原因,武侠小说嘛,放在那些娱乐性的报纸上比较合适。
讨论了一下,六七个编辑,反对的只有胡教授,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提案通过,就按水生自己的想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