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直接用“明珠“”暖玉”,来进行暗示。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有两大宝贝,一个是随侯之珠,另一个就是和氏璧。这两件圣物,上应天命,下承国体,被历代帝王视为天赋皇权之合法凭证。《淮南子》中曾作详细记载:“随侯珠,盈径寸,纯白,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又曰‘明月珠’;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色混青绿而玄,光彩射人,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夜中发光,又曰夜光之璧”,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李商隐的上述诗词与该记载之内容,是极为吻合。至于最后两句,则是一种无奈的感慨和叹息!传国玉玺下落不明之真相,已然成了一种模糊的历史追忆。”
专家端起茶杯,浅浅呡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到:
“在这次研讨会上,还有学者对李商隐的自号提出了新解,其认为,所谓的‘玉溪生’,绝非一般学者所认为的‘因在一个叫玉溪的山谷修习过道术,所以自号玉溪生’。所谓的‘玉溪’二字,实际上与传国玉玺的“玉玺”,是同一种发音,也就是说,李商隐为自己起这个号,有暗指自己是为“玉玺”而生或‘玉玺先生’之意。为支持该观点,该学者提出了一个理由和依据,其认为,李姓出自陇西,与嬴姓同宗同源,皆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而传国玉玺为秦始皇嬴政所创,又刻于李斯,因此,作为李氏的后人李商隐,对传国玉玺的关注、痴迷和执着程度,自然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为此,该学者曾对李商隐的诗作过统计,并认为其可能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对传国玉玺最为关注的一位。李商隐除在《锦瑟》一诗中暗示了传国玉玺外,还在《隋宫》一诗中直接提到了玉玺,所谓的‘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表明上看,似乎在讲隋炀帝流连扬州,误国误民,实质上是暗指传国玉玺已流至江南,心中有一种挂念之意、惋惜之情。
嘿嘿嘿…其间,还有人对李商隐的另一个号“樊南生”,也提出了不同看法。“樊南生”,其实倒过来念,就是“生南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