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失落的帝符 > 第三十六章 诗之密码

第三十六章 诗之密码(2 / 11)

旋律优美,朗朗上口,非常有利于传播,第四种就是刊印诗集,最后一种是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传播方式。”。其次,要了解诗的本源。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文学作品,从信史时代开始,就随着朝代的更迭,出现了不同文体的流变和盛衰,比如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与弹词等,但只有律诗这一文体一直未变。早期的《诗经》,表面上为四言诗,但由于缺乏平仄韵律,故还不能算真正的律诗。而真正能称之为律诗的,就是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律诗,还有唐代出现的七言诗,现今流行的一种无韵律的所谓自由诗,本质上根本不算诗。

通过这种简单的梳理,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千年的诗词史上,有两种人特别引人关注。一是僧人,二是隐士,他们要么寄身伽蓝,心存玄远,以诗来传佛悟禅,以玄解法,要么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写诗来吟咏情性,传记历史,也因此产生了两种独特的诗体,一种被称之为诗谶,诗味较为寡淡,可偈颂味较浓,总是在预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另一种则为密藏诗,内容艰涩难懂,往往隐含着某种秘密或玄机。

呵呵呵...大家都知道,佛门标举的是“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的宗旨,道家讲究的是“丹书符箓,清静无为”,因此,作为世谛文字的诗文,对于僧人道士来讲,按理说,应该属于一种禁忌,但令人奇怪的是:从佛教引入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很多极负盛名的诗僧道人。比如,南朝梁陶弘景,唐朝的寒山、拾得等诗僧。还有,就是隐士,比如大家都熟悉李商隐、顾况等。他们之所以选择远离尘世,除了极个别外,大都藏有一些不可示人的秘密。不仅如此,还由于他们大都隐居山野,不招摇,不显山,不露水,因此也是最为可靠的保密者和秘密的传递者。只不过,这些人担心自己死后,身上所藏的秘密会失传或无人知晓,因此往往会煞费苦心,编写一些诗文名作,将秘密隐匿其中,偶露些锋芒出来,寄望后人能参悟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诗

最新小说: 孝子贤孙都跪下,我是你们太奶奶 逼我填房?改嫁他小叔教渣渣做人 蓄谋已久,强扭的白月光他又酸又涩 我,西游巨灵神!开局加入聊天群 三国袁熙传 重回80年代,我觉醒了猎人系统 穿书反派的逆袭 1981:开局带女知青吃鸡 直播间的复仇代码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