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破关而入。
“里应外合”杜如晦难得有些迟疑。
“苑君章旧部”房玄龄转头看向凌敬。
凌敬知道房玄龄在想什么,简单干脆的回答“苑君章仍在日月潭,于村南建宅,其三子均在。”
如果是里应外合,最大的可能就是苑君章,因为其旧部有相当一部分被纳入雁门关以西,在代州、猩州各地或驻军或屯田。
但如果苑君章仍然在日月潭,那是其主使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众人一时间找不到什么头绪,李世民凝神细想,他倒是有一些猜测,但这种事是不能胡乱揣测的,至少不能随随便便的说出口。
房玄龄、杜如晦陷入了沉默,长孙无忌却突然低声道“殿下,或要预备一二”
李世民斜了一眼过去,不置可否。
又是一阵沉默,凌敬的视线在诸人脸上一一扫过,杜如晦、房玄龄面带忧
色,而长孙无忌看似平静,实则暗自欣喜。
凌敬不自觉的又想起了如今还被困在朔州的那个青年年初的那一席话,房玄龄、杜如晦必为一代名相,顾全大局,而长孙无忌其人却不同。
以今日观感来看,凌敬不得不承认,李善又说对了。
房玄龄、杜如晦担忧的是河东北地的战局,一旦突厥破关而入,休养生息一年多的河东将再遭浩劫,不说其他州府,代州、猩州必然损失惨重,朔州八成会再度沦陷,这对李唐、突厥对战刚刚改善的局势是一次重大打击。
而长孙无忌更看重的是,一旦突厥破关而入,圣人李渊很可能不得不再次放出秦王李世民这头勐虎,一旦李世民握有兵权,很多事情都会向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凌敬清晰的记得李善那晚对长孙无忌有这样的评价此人心胸狭窄,最好玩弄权术,偏无陈平之能,不类其父,殿下登基之后,或多有宠信,但绝不会授其重任。
历史上的确如此,贞观年间,虽然长孙无忌地位高崇,但除了编修律法之外,只在建储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