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偏殿内再次恢复安静。
朱慈炯开始思考。
在他看来王之心肯定知道些什么。
但就是不肯说。
想到这,朱慈炯对王之心有了一些恨意。
可是他初登大宝,现在应该施恩,而不是立威。
又过了一会,他似是对王承恩说话,又似是自言自语道:“王之心这厮,不老实。”
王承恩既没有趁机落井下石,也没有帮王之心说好话,而是低着头提醒:“陛下该休息了。”
朱慈炯抬头往窗外看了一眼,这才意识到已经是深夜。
他起身前往钟粹宫准备休息。
钟粹宫位于乾清宫东北方向,最早叫咸阳宫。
嘉靖十四年改名为钟粹宫。
隆庆五年又改称兴龙宫,为皇太子居处,后又复改为钟粹宫。
翌日天明,还在守丧的朱慈炯召集群臣商议。
当着群臣的面,他宣布一切照旧。
内阁,六部九卿的官员都各司其职。
接下来众人开始商议两件事。
一是给崇祯上庙号和谥号,二是确定新的年号。
内阁首辅邱瑜率先说道:“陛下,今先帝驾崩,按照规矩应给先帝上庙号和谥号。”
朱慈炯点头:“确实如此,还请诸位议定。”
庙号指皇帝去世后,在太庙奉祀时的名号。
这个制度起源于商。
当时只有三种庙号。
分别是太,高和中。
(太宗太甲,高宗武丁,中宗太戊。)
当时只授予开国之君,或扩大版图治国安邦的明君,亦或是中兴之主。
周朝灭亡后,这个制度被废止。
到了汉朝,庙号制度被重新启用。
如汉文帝刘恒的庙号是太宗,汉武帝刘彻的庙号是世宗。
皇帝除了庙号,还有谥号。
谥号大约起源于西周时期。
当时地位较高的人包括皇帝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