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然还问大将军可曾首肯此事?”
“大将军虽然是辅政大臣,但是说到底仍然是大汉的臣子,怎可能阻拦县官的旨意?”
“你的这句话,是想把大将军陷于不仁不义之地?”
“还是想要挑唆大将军和县官的君臣关系吗?”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陈留寿和一众属官吏员哪里还敢有多余的话。
只能乖乖地接下了这道诏令。
丙公说得对,这是天子和大将军的矛盾,他们这些小人物又何必去插手呢?
在核验过诏令上的字迹和印章,确定一切无误之后,丙吉就堂而皇之地入主尚书署了。
这大汉的权利枢纽,被天子收入囊中了。
尚书署中,丙吉坐在了霍光常坐的位置上。
从昨日开始,霍光就再也没有来过尚书署。
但是到此时,署里倒也还没有积累起太多的章奏。
丙吉虽然已经控制住了尚书署,但是他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绝不能像霍光那样自决朝政。
他要做的是把各种重要的章奏集中起来,然后分类送到温室殿去,让天子定夺。
而这才是尚书署本来应该履行的职责。
至于那些不是那么重要的章奏,要么有成制可以效仿,要么不紧急,都可以先等一等。
丙吉从温室殿里出来的时候,天子给他定下了几条标准,作为处理章奏的原则。
重要又紧急的,立刻送往温室殿。
重要不紧急的,可以先登记造册,择日送入温室殿。
不重要却紧急的,由丙吉带领尚书署的属官自行决定。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先压在尚书署里,暂不处理。
简单的四句话,就将千头万绪的政事理出了一个大概的头绪。
丙吉对此非常认同,更觉得这种将事情分出轻重缓急的方法颇为新颖,打算在少府当中也如此推行。
尚书署是大汉帝国的心脏和大脑,但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