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波关停潮里,可以说是流失殆尽。
市场上当时根本就没多少专业人才。
当初在峨眉半导体、洛阳中硅、华山半导体这种停产转产后保留下来的老三厂里,工作仅一年的普通操作工到了之江一带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厂里,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技术总监,而稍微有过几年经验的技术员,那更是各家老板所依仗的大宝贝。
人才的技术高壁垒使得其培养是无法拔苗助长的,这就导致单晶硅在当时就不是市场玩家能玩得起的。
更何况,单晶硅其工艺非常复杂,生长过程中的速度和维度必须稳定,因此单晶炉要有精密、稳定的上、下部分运行、转控制系统及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其设备、能耗、人工、原料、辅料……加起来和只做到太阳能级多晶硅为止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这就导致了单晶硅在本世纪前十年的华国,压根儿就没人愿意去做。
单晶硅既然没人愿意去做,那作为它的前置产品电子级多晶硅,自然也就没人做了。
而雪上加霜的是,当年施正荣在光伏上的暴富神话,给整个产业甚至整个华国的工业升级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激励,但也阻碍了电子级多晶硅的发展。
以前的工业制造都是人工流水线安装制造及机床加工制造,真正的具有工业化制程概念由民企进入光伏产业开始的。
光伏让民企知道了净化车间、工艺冷却水、温区控制、材料加工、晶体排列等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考虑的术语,这个行业让我们从单纯的机械加工行业到半导体行业有了过渡板,也有了产业升级的新突破点,整个社会的企业家无不在深入学习这样的理念。
随着国外欧罗巴市场政策补助波动及货币利率差,产业具有投资盈利回报周期短、回报高的特点,当时几个人合资,三个月甚至一个月就能收回成本,同时由于技术不透明及环保要求宽松等条件,于是光伏产业园暴增。
整个产业链上,涌入了太多的玩家。
当然,随之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