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的低调。
当即答应不刊登照片,也不使用其的真名,让他能安安心心的继续发展企业。
原本打算连夜赶回报社的仝赛也选择留下来,她还要去采访饮料厂的工人。
工人们一口一个“小陈厂长说了”,让仝赛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陈然的个人魅力。
回到报社,仝赛花费两天时间,写了一篇多字的长篇通讯:
《十七岁少年的商业传奇——记神州可乐畅销始末》。
仝赛投机取巧地没有使用化名,而是跟工人们一样,在文章里把陈然称为“小陈厂长”。
故事从陈然的父亲带着村民在彭市开家具作坊讲起,一直写到神州可乐热卖,全篇煽情,宛如散文。
而且,仝赛没有把文章交给自己的指导老师,因为很可能被黑掉,只能继续第二署名。
“咚咚咚!”
“进来!”
孙中意看了仝赛一眼,感觉有些面熟,问道:“有什么事?”
仝赛拿出稿件说:“孙总编,有篇稿子比较敏感,需要您亲自过目。”
“放下吧。”孙中意说。
仝赛放下稿子却没走,说道:“孙总编,这篇稿子比较急。”
孙中意拿起稿子问:“你是编辑部的新人?”
仝赛说:“我是记者部的。”
“记者部的你找我看稿子?无组织无纪律!”孙中意顿时有点生气。
总编可不是编辑部的老大,而是整个报社的老大,一般不过问具体稿件。
仝赛已经豁出去了,硬着头皮说:“孙总编,能花几分钟时间,看一看这篇报道吗?”
“我倒要看看,你在玩什么花样!”孙中意已经决定把仝赛开除了。
报社改革后,总编是有这个权利的。
稿件给孙中意的第一印象,是文笔非常优美,但稍显啰嗦。
毕竟新闻通讯不是抒情散文,这属于新手记者常犯的毛病。
但把稿件看完后,孙中意立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