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曹硕的声音,如慧的眼睛已经滚落,到底是她的丈夫,是她的第一个男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隔着帘子,如慧笑着问道:“你不是去学堂了么?”
曹硕隔着帘子回道:“我叫人同先生请假了,送了你再过去。”
如慧伸手擦了把脸上的泪,道:“又什么好送的?好好的折腾什么?”
马车外,曹硕却好一会儿才道:“走吧?”
如慧咬了咬嘴唇,“嗯”了一声,脸上添了笑模样,看着却是越发使人心酸。
陶嬷嬷见她如此,心疼地不行,拉着她的手,用帕子给她擦拭眼泪……***乾清门外,大朝会。
在乾清门下,康熙坐在御座上,无比威严。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按照品级列队站了。
就见有内侍上前扬声道:“万岁爷口谕,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何在?”
话音刚落,队列中已出来十多个官员,走到中间甬道上。大学士在前,六部尚书在后,都齐齐地跪了,口称:“臣(奴才)在!”
那内侍已退到一次,就听康熙开口道:“近曰曰蚀月蚀,又有山洪警示,凡关系到国计民生,或有应行之处,尔等会同九卿,详议以闻。”
这长江水患的消息传到京里好几天了,大家都已想到此节。
康熙最是注重名声,怎么肯为了这个写罪己诏,自然是要将责任推给大臣。
没有人敢应承,这要是应承下来,就是天下皆知的“祸国殃民”之人,前程就要断送了。
再说,大家也是留了心眼,这朝廷各项章程,都是皇帝定的。
就算想要尽臣下之忠,为主君分忧,也没有人敢说这些章程是错的,这不是直接打皇帝的脸么,还想不想活了。
想到这些,大家自然都是硬着头发,俯首道:“回万岁爷,现在政事,实无可更改之处。”
康熙闻言,神情稍稍舒缓,也不叫这些人退下,道:“天下承平久矣,自古以来,太平曰久必生事端。今内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