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只是农户之家,家徒四壁,也讲究一个继承。
可以说,这种思想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子民的脑子里。
这也是朱元璋对于苏璟竟然可以对于自己的家业无人继承这件事无比洒脱而感到不解的原因。
苏璟的想法,压根就不像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想法。
苏璟继续道:“子承父业自是不错,且不说长子愿不愿意继承,就说这孩子的问题,次子,三子又该如何呢?”
“有些东西,注定只能一个人继承,所以子承父业这事吧,只能是解决少部分人的问题。”
这明朝可没有计划生育,生孩子这件事上,基本都是一个原则,越多越好。
多子多福,这样的思想也很常见。
为了应对这样多个子女的情况,自古便有嫡长子继承的说法,也是为了避免兄弟争夺家产,导致家道中落。
而不是嫡长子的群体,那又是一大批了。
“仁远伯此言差矣,这匠户的继承,可不是只有长子才可以,本身就是一个工作,自然可以有更多的人去做。”
宋濂朝着苏璟说道:“子承父业,那承的是业,而不是匠户。”
宋濂的反驳,还是很有道理的。
朱元璋亦是附和道:“没错,苏璟,宋濂这话,你又当如何解释呢?”
苏璟淡淡道:“宋承旨说的有理吧,但我有一个问题,铁匠的孩子,就一定想打铁有打铁的天赋吗?木匠的孩子就一定有想做木匠有木工的天赋吗?”
“匠户虽然低贱,但他们做的活,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若是可以靠着这种强制的手段让他们强行继承匠户的手艺,那为什么读书人就不可以被强制呢?”
“同样,靠这种强制手段继承下来的工匠,他们的手艺能好吗?若是一个不喜欢打铁的人,因为自己的父亲是铁匠,所以他不得不做了铁匠,他能是个好铁匠吗?”
苏璟的反问让朱元璋三人沉默了,其实说白了,他的核心很简单,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