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连横之术的巅峰,应以“戏楚”为例了。公元前313年,秦国计划攻打楚国,为东进开辟南方阵线,同时,打压一下日益膨胀的楚国,也是这次秦伐楚之战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然而楚国能够成为足以抗衡秦国的强大国度,显然国内也不可能全是酒囊饭袋。时任楚国国君的楚怀王虽然有些不拘小节,有些任性,但是他依旧具备着一个大国领袖者应具备的格局和视野。他虽然自认楚国在他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日益强大,但是显然他也承认楚国的国力对于秦国来说依旧处于下风,想要遏制强大的秦国,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定然不够。于是,齐、楚两国结成攻守同盟,共抗强秦。
时任楚国重臣的屈原也早已看得透彻,虽然在各方努力之下,楚国渐渐从吴越争霸时期的打击中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是依旧根基不稳,虽然广袤的国土和充足的人口让楚国具备了在这个乱世上站稳脚跟的底气,但是面对秦军,楚军依旧胜算不大。他非常认真地劝告楚怀王,一定要维持齐、楚联盟的稳定,并且坚决而谨慎地处理对秦问题。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张仪依旧大摇大摆地出使楚国,并且大谈秦、楚当年的友情,甚至隐约间透露着秦王愿意与楚王共治天下的信号,但是,如此优厚的条件背后,当然也是有代价的:与齐国断交。
楚怀王虽然有些动心,但是他也清楚现在齐、楚联盟的存在,或许才是张仪能够客客气气地拜访自己,并且许出承诺的原因之一。他虽然对张仪所提出的将来与秦国共治天下并不怎么相信,但是,他依旧客客气气地接待了张仪,并且开始就张仪提出的外交建议开始商谈。
虽然楚怀王对张仪的话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张仪忽然间抛出了两个诱人的说法:第一,就是楚国应该具有符合自身强大国力的领袖地位,秦国甚至愿意在齐楚断交之后从多个方面来帮助楚国;第二,待齐、楚正式断交,秦、楚联合之后,将商、淤之地六百余里,作为两国交好的礼物,送于楚国。
对于秦国许诺并没有太过动心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