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的近代化活动,但是也要看到,维新思想的兴起勃发只是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受甲午战败刺激,忧心“国将不国,何以图存”,进而才促成了它的早产。而且,由于维新运动缺乏阶级基础,思想理论以及组织上都还不成熟,它的生命力是极其脆弱的。所以,自己要想真正达成“中国自立自强、重振汉唐雄风”的目标,就绝不能只依赖于维新派和洋务派任何一方,可也不能将他们都得罪了,必须要尽力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冯华目前就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难题:即怎样处理与康有为以及维新派的关系?如何才能既利用维新派的呼声,促成改革变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又不能让它们过于激进的主张成为今后变法的主旋律?冯华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即使没有自己的帮助,康有为的上书也迟早会递交到光绪手中,从而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所以想完全阻止康有为在变法中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之计就是通过形成自己的变革理论,尽量削弱维新派对光绪、以及作为帝党最重要成员的翁同龢和李鸿藻的影响。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终改变戊戌变法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由于早就有所准备,冯华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侃侃而谈:“康有为的变法方策主要分富国、养民、教士、练兵四策。具体来说,富国之法包括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六项内容;养民之法包括务农、劝工、惠商和恤穷四项内容;教士之法主要为广建书院、普及教育;练兵之法则具有汰勇兵而合营勇、起民兵而立团练、练旗兵而振满蒙、募新制而精器械、广学堂而练将才,以及厚海军而威海外等六条内容。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康有为不但才识渊博、文采风流,而且其考虑问题相当的全面完整,其变法主张亦准确地切中了我大清当前的时弊,其人确实才堪大用。”
看到翁同龢与李鸿藻亦赞同地不住点头,冯华却突然将话锋一转:“当今之中国,确实已到了非变革不足以救亡图存的危急关头!然而,康有为的这些变法主张却存在着一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