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来自巴托克四重奏演奏团、韦格四重奏演奏团、以及一个相对有些年代的布什四重奏演奏团。
可三个版本的录音听下来,他只能说,自己之前在音乐厅里的判断确实有些武断了。
单是录音中三个重奏团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剑气合一般的默契就足以让人将今晚诺曼学生所演奏的现场抛之脑后。
这并不是说四名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时水准,轮单打独斗的能力,他相信这四名校友都是好手。
只是四重奏并不是把四个人拉到一块就可以了。
以韦格四重奏乐团的演绎为例。
音乐一开始,当耳机里第一主题忽然跳出的那一刻,给秦键的感觉就是仿佛整个世界一下回到了十八世纪维也纳风格的轻盈和清晰。
他不用去仔细分别每一个乐句是不是符合时代精神。
四个人浑然一体。
他的所有注意力都被连续的音乐前进所吸引,他顾不上去思考这是不是贝多芬,他觉的他就是在听贝多芬。
这一点与车尔尼在奏鸣曲集里演奏的感觉有些相似,音乐一出来,听觉神经就被完全挑逗了起来。
秦键也作出了一种假想。
如果将诺曼手下的四个乐手换成四个真正的大师级职业乐手,依旧按照其乐思来排演,出来的效果是否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这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假想,其结果他也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肯定,此次来维也纳的寻找贝多芬一行,不会太过顺利。
当然,他也不期待顺顺利利。
唾手可得的东西总不会给人太多安全感。,
就像他选择了兰顿而没有去选择那些贝多芬名家的学子学孙。
放眼整个欧洲,他可以找到施纳贝尔「被称为将贝多芬钢琴音乐重塑的传奇钢琴家」的弟子,或车尔尼一派的后人。
可以想象,秦键与这些人一起交流贝多芬,至少从对方的名号上来看,他能获得更具“干货”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