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大夏状元郎 > 第138章 发财大计

第138章 发财大计(2 / 4)

的成本就会去到3到4两银子左右,而这样一本书,在市面上的售价也就是4-5两银子。

而一本书从刻板到印刷成书,周期起码要两三个月。

这么一算,书要是畅销,那多少还能赚点银子,否则的话,就真得不停地贴钱进去。

而德王爷开这个书局,目的也仅是为了自己,还有他的那些士绅朋友印书,自然也就畅销不到哪里去不说,还经常没书可印,得养着一般闲人,这样不血亏才怪。

也正因为如此,德王妃想都没想,就答应把它送给郑经。

把它当成了烫手山芋一般。

那郑经接下来,又怎么利用它来赚钱?

无非就两点。

一是降成本减周期,二是印畅销书薄利多销多赚。

降成本减周期的方法则很简单。

一是提前把活字印刷术发明出来,降低雕刻成本,大幅缩短刻印周期。

二是降纸张成本。

德王爷印书,赚不赚钱不重要,因此采用的是最好的纸张,而郑经则打算用普通纸张,并且靠量把纸张进货成本给压下来。

这样一来,若是能把一本书的成本压到二两银子左右,那同样一本书,别人卖五两银子,他只卖四两银子,也还有翻倍的利润可赚。

而价格优势和巨大的利润空间,还可以让他把利润分出一部分出去,去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销售量。

降成本,拓渠道,增销量,这是后世随便一个人都懂的简单道理。

至于什么书可以畅销……

这还用问?

当然是教材啊!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本畅销书的销量,会超过教材,因为任何人想识字,都得从教材开始。

而这个时代的通用教材,另一个郑经的记忆里也有。

识字启蒙教材:《百家姓》,《千字文》。

蒙学后的经义教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最新小说: 顶级大昏君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 我不是袁术 大乾边关一小卒 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 三岁奶团下山:绝嗣皇帝爹有崽了 归流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空降1630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