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的追求也不是很狂热,以至于这一时代人们给大官写墓志铭,都把个人获取的爵位写在头衔的最后面,很不在意似的。
这两点也被苏咏霖继承了。
他规定,新朝爵位不予世封,不存在父亲的爵位由儿子继承的事情。
爵位给官员带来的唯一利益就是一户实封折算二十五文钱,随每月俸禄一起发放。
实际上爵位相当于一个拿钱的头衔,有了爵位就能额外拿一笔俸禄,仅此而已,没有其他任何意义,因为封爵就能成为贵族那是不存在的。
这也是宋金政治之中平民化的特色之一。
内定的文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于这一系列的爵位规定感到些许的不满,但是嘴上不敢多说什么。
因为新朝的建立,他们实在是出力有限,几乎等于是躺赢,对于血拼金军杀出新朝的武将团队,他们没有底气争取这一利益。
于是孔拯、霍建白和耶律成辉等人一言不发,默认了这一结局。
至于武将们。
那是苏咏霖一手带出来的心腹,完完全全听他的命令而办事,哪怕苏咏霖不设爵位他们都不会反对,更何况是眼下呢?
爵位的规定也很简单,苏咏霖只设亲王、国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七等爵位,论供功赐封。
接着还有勋位。
勋位就没有对武将的特殊照顾了。
苏咏霖宣布将会对立下功劳的文武官员授十二级勋位,作为他们除了本职、爵位之外的额外福利。
相比于爵位,拥有勋位的文官武将不会因为勋位增长什么权力,但是勋位可以帮助他们在官位有缺额的时候优先递补。
这一规定引起了文官团体的广泛注意和赞同。
比起单纯授予钱财和象征性荣誉的爵位,勋位看起来更加实用。
在勋位的安排上,苏咏霖参考了隋唐勋位制度,设下十二级勋位,文官武官都有十二级勋位制度。
文官十二级勋位为上柱国、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