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既有这样的天赋,她由衷为她高兴。
周北慕来了第三封信,是沈宛一直很关注的黄瞎子的事情。
陶五郎死后没有几天,也就在沈宛从镇北侯府回来的第二天,顺天府一封折子递到了宫中。从黄瞎子的住处,找到了雕刻了一半的玉玺。虽然只有一半,却和真正的玉玺一模一样。就连日日与玉玺打交道的皇上,乍一眼瞧过去,也难以发现破绽。这事在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皇上亲自下令彻查。
几位阁老。六部尚书,连夜被召进宫,京都一时间人心惶惶,唯恐惹祸上身。
是以虽然近年关,京都许多常常走动的功勋之家反而闭门不出,甚至约束子弟,不得在外惹事。否则立刻逐出家门。这算是非常严苛的命令,逐出家门,等同被家族放弃。那些依附家族生存的世家子弟,在外头嚣张跋扈,遇到家里的长辈,却是和老鼠遇到了猫似的。命令一下,纷纷偃旗息鼓,再不敢像从前那样肆意妄为。
周北慕依旧没有找到黄瞎子,这个人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半点蛛丝马迹。
沈宛心中就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以周家今时今日的地位。若说没有情报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镇北侯前几日就从沧州回来,周北慕曾委婉的暗示,镇北侯甚至特地见了几位镖局的镖头。就是这样,都没有发现黄瞎子的一点踪迹。京都是天子脚下,虽然三教九流混杂,可官差衙役也多,尤其是出了仿造玉玺案以后,京都大街小巷就像被梳子梳过一遍,想要藏住一个人,太难了。
尤其是一个价值一万两黄金的通缉犯,别说那些蠢蠢欲动的江湖中人,就连看管他的人,也不见得能禁得住这个诱|惑。这可是一万两黄金!得到这笔财富,几辈子都不用愁了!
也许,只有一个可能,黄瞎子已经死了,甚至,早已被毁尸灭迹。所以,才能毫无声息的消失在京都城。
事到如今,在仿造玉玺掀起的阵阵风波下,他早已失去了价值。这个计划,不可能再启动。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