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曹植在颍川书院,直接住了三个月有多。期间虽然也回过几次许昌城探望卞夫人她们,但停留的时间并不算长。
不过卞夫人见着曹植往颍川书院跑,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十分支持。毕竟这总比曹植往其他地方跑更好,况且在颍川书院还有郑玄等大儒看着他,卞夫人也放心得紧。
住在颍川书院,曹植除了与一众学子jia谈接触之外,平日大都数时间都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呆在一起。他们二人虽然被华院诊治过,但毕竟年事已高,也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故此有这等机会跟两位大儒学习,吸收他们的知识,曹植自然不会放过了。
跟着二人学习,曹植以前学习的不少问题,都得到解决。要知道曹植毕竟还年少,虽说有些见解独特,但基础还是欠缺火候,现在跟着二人,却是获益良多。郑玄讲的,主要都是道理、经学,而张俭跟郑玄,讲的就颇为不同。由于张俭早前出仕,从政经验丰富,因此曹植跟他学习,主要讨论的都是此政事。
曹植将一些政策和制度设想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张俭,而张俭亦乐于给予意见,并帮忙作出修改。这此东西,除了张俭之外”司马享、蒋济、郭奕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评时论政”本就是士人该做的事,这么一来曹植跟蒋济等人却是结下了不少jia情。
这天,偏厅之中,曹植正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讨论问题。只听见张俭点头说道:“子建,你所提出的科举取士,的确不错。
然而科举取士只重才,而不重德。有才无德之人,若是重用,恐怕…………。
曹植闻言,笑了笑道:“元节公,我大汉以举孝廉出仕,在先汉时还好说,的确是孝廉有道。然而到了后汉,宦官、外戚轮番专政,世家实力又增强,孝廉抖是为某些人所把持,是不是真正的孝廉有道,这个就值得斟酌了!”
张俭对此,并没有否认,反而轻轻点头道:“子建所言亦是有理。举孝廉在后来的确已经不再公正,然而被举之士虽然无才,但在孝与廉上面,总归还是要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