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着议政院将最终从皇帝(国主)手里分出相当一部分的最终裁决权。
韩谦这要限制自己的权柄,由不再担任职事官的宗室及勋臣共掌,不要说韩道铭以及像雷九渊、温暮桥实际上已经担当参议大臣角色等数名老臣了,顾骞、冯缭、郭荣以及军中的韩元齐、荆浩、高绍等将臣,哪怕是为他们自己不再担任军政职事官之后的出路着想,也不会反对此事。
如此一来,在议政院的框架之内,还能继续维持一定程度的恩荫之制,也是众人所乐见的;甚至这还可以视为韩谦这些年不遗余力的推行新制之后,这时候终于做出一些让步了。
议政院的选址以及第一批参议大臣的圈定都是容易之事,关键是后续参议大臣的选拔、议事规则以及参议国政的指导原则,这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的全新体系,短时间内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将这里面的规则吃透了。
韩谦也不着急,先给大伯韩道铭加以参议大臣的头衔,着他与朱珏忠、雷九渊、温暮桥、奚昌等人先着事去琢磨这事;即便前期框架简陋一些,也不是什么问题,这时候后续反而给他更多的调整空间。
韩谦当下最为关心的,还是各个方向上的战事进展……
…………
…………
襄山东西绵延三百余里,蒲州垣曲县境内有一座陷谷,使兵马能从汾水河谷能直接通往禹河岸边,襄山也就此分为西段中条山、东段历山,历山再往东则为屏护孟州以西的王屋山。
中条山、历山、王屋山仿佛数百里绵延的屏障,峙立禹河北岸,将汾水河谷屏护在身后,又与南岸的邙山、嵩山隔河相望。
十月上旬的禹河浑浊中透漏些许青碧的意味,北风吹来,已带有些渗骨的寒意,一个高大身影站在历山与中条山之间的临河军塞之上,眺望南岸的绵延邙山。
就见此人猩红大氅之内穿了一件山文铠甲,四十多岁的年纪,红彤阔脸,一撇短髭显得异样勇武,然而田卫业此时作为降附蒙军的第一悍将,建立那么多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