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点成绩后,便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当然要进入中国的市场,还要看看它的“先师”欧美列强愿不愿意。起初的日本对中国的入侵碍于西欧强国在中国都有势力范围,不是太明显。当“一战”来临的时候,西欧诸国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无暇顾及亚洲。为了牵制德国,英国决定拉日本加入协约国一方。
日本也看到了时机,对德国宣战也就成为了必然。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发表了书面文稿,要求德国撤走在远东的舰队,无条件交出胶州湾。德国没有理会日本的文告,随后,却突然将胶澳租界地交予中国地方政权,面对这一现实,日本并没有退却,反而蛮横的要求中国将胶澳交还给日本,在遭到拒绝后,战争在胶澳地区爆发了。
可让人惊讶的是,数月后,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这个东洋最强的强国,意外的失败了,尽管表面上,在各国的调停下,日本“保住了面子”,在英国的介入下,一小队英军和日军进入胶澳,随后就像是一场过场戏一样,在总督府门前,先升起英国和日本国旗,随后降旗,接着,又升起中国国旗,日本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失去。
可事实上,在这场“胶澳事变”中,众所周知,真正的输家就是日本,日本失去了其数十年苦心经营、忍饥挨饿建立的被视为“帝国致宝”的舰队——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主力舰,陆军精锐亦遭受重创——多个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
对于国家而言,陆海军的损失不可不谓之惨重,而对于日本商界来说,为运送陆军部队,陆军征用了大量的商船。而在这场事变之中,多达八万吨以上的商船被击沉、重创、俘虏,对于社会而言相比于军舰的损失,这才是最致命的损失。
与平时不同,在平时商船损失了,可以向外国采购旧船、可以定购新船,但在欧战爆发之后,各国船商一夜之间所有的生产力都饱和了。日本船商不可有再向西洋人定购商船,而同时,面对海军的惊人损失,尽管财政困难,国会还是通过了重建海军的预算,这又导致了海军占据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