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7月30日,统治日本长达45年的明治天皇病逝。明治天皇死后,34岁的太子嘉仁即位,改年号为“大正”,取自中国《易经》放入书架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的句子。日本从此进入了大正时代。
一方面外债达成协议19亿8000万日元,超过同年税收的6倍,难以支付利息;贸易继续入超,导致硬通货现有数额连年减少,无法维持兑换制度,另一方面同欧美列强的利益摩擦又日益增多,加上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使日本的经济、政治以及外交陷于低迷状态。
在这种内忧之下,为解决那看似无可救药的顽症,日本企图强占满洲乃至整个中国,以通过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解决国内问题,并进而称霸东亚的**更加强烈,它迫切需要再次获得一个契机以助其阴谋得逞。
1914年6月28日,在塞尔维亚首府萨拉热窝,射向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的子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欧洲列强尔虞我诈,度过紧张的“七月危机”后,7月28日,战争开始了。西方的硝烟遮住了欧洲列强的眼睛,它们顾不了远东。
消息传来,犹如给日本社会注射了一针兴奋剂。连年逾八旬、患脑溢血卧床休息的元老井上馨都为之振奋,立即上书政府,讲明:“此次欧洲的大祸乱,是对大正时代发展日本国运的天佑良机”,必须趁此“确立日本对东洋之利权”。
随着德国卷入战争,欧战于1914年8月1日全面爆发,尽管日本高层振奋非常,但是在8月4日,日本还是公开表示“严守中立”,因为直到此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国家未表明态度,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几乎是在德国卷入战争的当天,本就无意将战事扩大至远东的英国,担心一旦战事延及中国领土地、领海,势必引起中国的骚乱,影响英国对华贸易,损害英国在华优势地位,因为英国外交葛雷以同盟关系通知日本,他本人并未预见英国因同盟关系有向日本求助的可能,而决心趁火打劫的日本却不顾英国的表示,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