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位置,远离那时候的京城,洋洋数千里,多少有点山高皇帝远的味道。听说要取这个名字老辈人业曾顾忌过,只拗不过风水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堪舆大家,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帝与老天爷。取也就取了,倒有些年头风平浪静。相反这一家的仕脉之气好象更加鼎盛,接二连三又出了不少达官贵人。后来没料到当朝皇帝是个闲不住的人,玩腻了北边狩猎,想到南蛮一带巡访巡访。若让皇帝见到了龙字,恐怕人头落地也只是一个轻处。于是就发生了这个龙亭一夜改丰亭的故事,瞒不住天下人总算瞒过了皇帝老子。也有人说是风水先生故意做的手脚,好象是江湖中人总喜欢作弄这些显赫世家。也有人说乾隆老子早就得报,名为南巡实是逼他收敛。反正没有出事,既给皇帝的开明桂冠上多添了一颗灿烂的明珠,也为当事的丰亭老祖宗蒙上了一层机敏过人的色彩。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当地人向外显派,始终是茶余饭后的一个重要节目。最新的版本,还在不停地演绎丰富。历代出过不少朝臣将相确凿无疑,一直被人看作是风水龙头富贵之地。特别是上点年纪的人,只要提及,骄傲之余,总不免生出点景仰的模样。
淅城的西边,原来本是一块不毛之地。解放前,穷人下世,买不起棺材,便用破席筒子一卷,随便一扔。日子长久,硬生生堆出了一片连绵不绝的乱葬岗子。倒是解放后,西郊建起了一个军营,慢慢见到一点人气。后来扒城门,不少精明的人用拆下的旧城砖建起了不少瓦房,或租或卖,给做厂的工人提供固定的居所。当时丝厂、纱厂、布厂、米厂的工人无数,不少人都靠城墙搭建滚地龙。城墙一扒,自然寻求新居。政府又在乱葬地上建起了体育场和文化宫,渐渐地把城市向西展延开来。建国后第一次划分行政区域的时候,这里便成了本城的第四个市辖区。因地而名:西门区。
三岔路口,行政级别街道。因路而名,就在城市拓展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在老城的西门旧址外面,到原来的城门口还有三四里路。三条横贯本市的主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