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捉虫子呗。”
“不是,这是老燕子在教小燕子学飞,春天,老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衔泥作窝,生蛋孵出小燕子来。又从田间捉来虫子把儿女喂养大了。现在老燕子正在教它们飞翔,雏燕要离开父母展翅高飞了。”
“这些燕子还会回来吗?”
“老燕子也许可能回来,毕竟这里有它们的老窝。但新燕子就不一定回这里来了。它们又会去建设自己的家了。”
“它们不照顾老燕子吗?”
“不,燕子不懂得孝顺父母,只有乌鸦才是孝鸟,知道反哺之情。你知道白居易吗?”
“是唐朝的大诗人吗?”
“是的,他有两首诗是专门写这两种鸟的孝亲与背亲现象的,听我念一遍,先读燕子诗。”于是周塬朗声地背诵起来:
燕诗示刘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谖薇テ冢λ溆祝牧Σ恢!P媵赐炭殖仓屑ⅰP燎谌眨甘莩シ省`萄杂铮灰凰⒚隆R坏┯鹨沓桑贤ナ髦Α>俪岵换毓耍娣缢纳⒎伞4菩劭罩忻『舨还椤H慈肟粘怖铩_敝找贡Q嘌喽鸨狈底运迹核级眨叻杀衬甘保笔备改改睿袢斩χ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周塬在对诗的词句作了些解释后,告诉女儿,其实这首《燕诗》还有一个故事:白居易的邻居是一个刘姓老头,他有个爱子。老刘头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可是刘少爷却全不念父母养育之恩,长大后离父母而去,不赡养不关心自己的父母,老头十分悲伤,终日以泪洗面。白居易还了解到,老刘头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不孝父母,于是作了这首讽谕诗。这种现象用我们本地的俗话说是:“屋簷水滴现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