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工资,李保林说:“如果一定要给就给个基本劳动日工值,给个100多元算了。自己的子弟,贫下中农也会同意。”
他们从大队回来已经九点多钟了,志平、沈琼,早坐在周塬房子里等他。校内共有三个党员,还有章云凯,自然是政治骨干。周塬懂得,自己出身成分不好,他必须有他们的支持,因而校内大事常找他们和达夫等几个商量;而他们确实忠诚党的事业,感到办好学校自己有一份责任;既然主任信任和依靠他们,他们也就确实在支持他,发挥自己的骨干作用。今晚是想商议高二毕业班的事,因为章云凯是教初中,周塬事先就告诉他们俩。他还让志平去叫来老古和罗罗,因为寄宿生问题,是他们首议,必须请他们一起来论证。
“今晚我们一起来商议一下高二毕业班教学的几个问题。我们学校还是头一次独立全程送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而且我们中的许多人,就如我一样不仅没有组织过高考,自己连大学也没有读过,许多事情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探索,有些措施也便需要论证,看行不行。有些事情则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与可能。老古两次提议办寄宿班,都谈的是‘需要’,现在研究‘可能’,需要创造哪些条件,而且越细致越好。”
周塬见人到齐就开门见山摆出议题来,老古性子急,就插了一句话:“论证不论证,我还是那句老话,要想考两个学生就必须这样做,从现在到考试连假期在内不过九个月,有许多东西原来根本没有学过,基础要补,旧知识要复习融会贯通,时间太紧张了。”
“老古的建议提得很好,保证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和老师的辅导,确实是个关键问题。但说寄宿容易,要真正实施,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宿舍、床铺、工友、管理。”
“第一当然是宿舍,而且需要男女两间。我们刚才到了大队,同意把初一放过去,这样,现在这间教室和修复的教室就可以了。”达夫介绍了在大队交涉的经过。
“原来觉得最难的是宿舍问题,现在这问题已经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