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恰恰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于是他们发动大家借书,每人订一份不相同的杂志,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交换阅读,而且在每日晨读时间,给学生抄一首诗或者一句格言、一条成语。他们的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认真看书学习的风气,而且在六月份全年级的摸底考试中,五个班的前50名学生内,他们两个班占去了三十六个。这些活动达夫现在还在坚持。
他们讨论了一阵《孟子》之后,互相通报了关于“打草包”问题的家庭走访情况。据了解,高二各班大约有三四十个学生家里有草包机,主要是岭南沿河一带四五个大队最多。通过走访,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引起了重视,但如李磊父母一样完全接受意见改弦更张的并不多。农民是现实主义者,这上大学转户口,分配工作,虽然前景诱人,但这高考恢复还才两年,还得掏本钱出去,而且还是不定数,没有这打好了草包就可换到现钱这么现实,所以有的虽说应承,未必就能真如你教师要求那样完全集中精力来读书。达夫还说起了他遇上的一次尴尬:
他班上有个学生叫刘玉香,母亲与他原来的妻子是堂姐妹,他的连襟刘青云特地把女儿送到他这姨父班上就读。有天下午没有来读书。他赶去作家庭访问,玉香正坐在草包机上编织。达夫对着他这位姨姐数落起来,批评她不该把女儿留在家里打草包。
“她姨父,这也是没有办法,收草包的明天就来,赶着交货。我们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卡在这田里,冒得门路去寻个钱,只好打点草包……”
达夫简直冒火了:“草包,草包,一天到晚就只记得这草包,恭喜你们家里将来出个大草包!”
刚好刘青云进屋来,马上接腔了:“我特地送她来拜姨父这位草包老师,若能培养出一个大草包,也是姨父的成绩呀!”
虽然唇枪舌剑,但这亲戚还是不好因此翻脸,达夫又搬出这套道理想来说服这位连襟,不料刘青云回答他说:“姨父,你的好意我还是晓得,你这远跑来劝她,这分情意我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