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域的做人节操上有点问题,后来投靠了满清,一直为后人所诟病。但是这一点瑕疵,并不能遮掩住他的惊天纬地的才华。
听到曹文焕脱口就说出了侯方域的字号,史河法一愣,问道:“莫非,曹将军认得侯公子?”
“哦哦,不认识。”曹文焕急忙否认,赧然道:“侯公子文采风流,十几岁就代父书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万言书,此事天下皆知,在下久已仰慕侯公子之名了。”
曹文焕信口胡诌,心里暗叫一声“惭愧。”
“原来如此,”史可法呵呵一笑,道,“曹将军先回‘礼贤馆’休息,明日,本院若没有公务,会亲自带领曹将军见见侯公子。正巧侯公子也要去江南,你们两人正好结伴同行。现如今,天下颇不太平,侯公子是文弱书生,如果能够和曹将军同行,他必然求之不得啊。”
“那就有劳大人了。”
随即,曹文焕告退,史可法指派了一名幕僚,将他送回了“礼贤馆”。
侯方域居然会在史可法的府上,这让曹文焕暗暗纳罕。不过,此事仔细一想,却也无可厚非。史可法本人,是前朝东林党重要官员左光斗的得意门生,而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与东林党的关系一向密切。现在史可法和侯方域都与江南复社中人交往频仍,那么此次侯方域途经六安,前来拜见史可法,也就不是什么新奇之事了。
明末是个讲究立场的朝代,天下士子对于朝政的关心程度非比寻常,往往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天下的文人士子,又因为前朝的挺击、红丸、移宫三案,分成了阉党和东林两大对立派别。阉党得势,打击东林,依附阉党的文人就扬眉吐气。到了崇祯执政,阉党逐渐失势,以前倍受打击的东林士子逐渐抬头。他们的后代以文会友,结成复社团体,其实是东林政治的延续。但是到了这个时期,失势的阉党文人和以复社为首的新东林文人,已经形成水火之势,这直接影响了有明一代的格局。
侯方域虽然颇有文名,但是现在只有十七岁,还没到显山露水的时候。但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