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家们在冶炼合金和制造药物方面确实取得很大的成绩,他们曾经成批生产过黄色的合金和白色的合金。其中就有黄铜(锌铜合金)、白铜(镍铜合金)、砷白铜(砷铜合金)、白锡银(砷锡合金)等等,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汞合金。这本是炼丹家的成果。但是到了唐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时期,竟被一些江湖骗子所利用来作为诈骗钱财的手段。这类骗局在旧小说和笔记中有不少的记载。例如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马秀才山洞遇神仙”中就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社会名士马二先生在杭州路过丁仙洞,碰见一位白须过脐、飘然有神仙之表的老者,自称姓洪名憨仙。洪憨仙对马二先生说:“若要发财,何不问我!”于是马二先生接受了洪憨仙给的几块“黑煤”回去烧炼,竟然真的炼成银子。于是马二先生认为这次遇到了活神仙,就一口答应与洪憨仙认作表兄弟,与洪憨仙一起到胡尚书的三公子家中去为他作证,请胡三公子出本钱来“烧银”。谁知洪憨仙在这时突然得急病死了,他的家属告诉马二先生说洪憨仙不是仙人,而是个骗子,那“黑煤”本来就是涂黑了的银子,给马二先生点好处,使他信以为真,从而去帮洪憨仙去作伪证,来诓骗胡三公子的钱财。马二先生了解了真情之后觉得大丢脸面。
<儒林外史>讲的是明朝时候的事,几乎与此同时,在欧洲也有着同类的炼金术骗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家乔叟(G.Chaucer,~1343—1400年)在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就讲述了一个炼金术的骗局:在英国有一个教士,遇到一个僧侣,僧侣让教士准备好二三两水银,取一两放在罐子里用炭火烧炼,并把火炭一直堆高到罐子口上面。趁教士不注意,僧侣从自己身上摸出一块炭放在罐子口上,这块炭是事先在中心挖了一个洞,洞中预先装上了一两银粉,并且用蜡把口封闭。当然,这块炭在罐口上烧着后,银粉就很快落入罐内,与水银熔炼在一起,倾倒在模具中就凝成为一块银锭。接着僧侣又再次表演,让教士再放一两水银在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