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我的梦幻人生 > 第二十一章 布袋和尚

第二十一章 布袋和尚(3 / 4)

地去寻根问祖。这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原型“玄奘法师”。

其实那时的佛教在中国已是如日中天,而佛学研究也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层次,但在印度这个发源地却已走下坡路了。而玄奘法师那也是佛学奇才呀,所以玄奘法师到印度后,反倒成了印度佛教徒的老师了。这就是学不分先后、达者为师的道理。

但玄奘法师没有因此而对佛祖及佛祖家乡的人们不敬,而是非常虔诚地寻找到了印度原版的佛经多卷,并且带回祖国,最终全部翻译成汉语。

而玄奘法师在博览群经之后,最终创立了法相唯识宗。

“啥意思?”不仅仅是小小的林无极,很多对佛学不熟的人都会问这个问题。

长汀子自然会解释了。

学佛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成佛了,所谓成佛翻译成汉语就是成为“觉悟者”,那么怎么成佛。这得有途径,而法相唯识宗说白了就是众多成佛途径中的一条捷径。

法相唯识宗认为,我们每一个人体内都有个成佛的种子,这个种子会发出各种“境像”和“心识”。就是我们在现实世界的所有感受都是这个种子发出来的,而这些感受在我们感受后会重新回到种子里,以此来引起种子的变化。而种子会因为我们感受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强弱,消长。

这个可以引起种子变化的“我们在现实世界的所有感受”,就是“识”。

所以法相唯识宗的观点就是只能通过锻炼这个“识”才能成就法相,也就是成佛。

在佛教中的成佛,并不是**成佛,而是精神成佛,这个精神状态的佛就是所谓的法相。

所以法相唯识论就是说:要成就法相只能靠锻炼我们的识。通俗点说就是,要成佛得锻炼我们的感受!

而在原始佛教中“识”分为六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法相唯识宗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啥意思?”其实好多学问就是因为创造了新的名词才让我

最新小说: 被弃乱葬岗,重生真千金屠了满门 娇娇重生要跑路,疯批太子急红眼 魔法帝国两万年 玄天医圣 皇后娘娘她恃美生娇 不在乎永恒 万人迷小猫穿全网黑,大佬们疯宠 残阳刀痕:废土逐光者 农女系统,大乾致富手册 他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