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被这字迷住心窍,等罢了之后找个机会悄悄来一趟商府,随便找个理由,商成也会把这幅字送他;哪怕让他拿点别的东西来交换都可以一一驿馆里现在就放着几卷别人送他的字画;哪怕都送给商成,他也不吃亏!可这个想法现在行不通了。一来有老师的吩咐,二来有同僚的撺掇,三来还有主人的邀请,这种情况下他就是想推辞也无法推辞。他心里叹气,嘴上讪笑了一声,站起来拱手回礼,犹豫着说道:“子达厚情,我就勉为其难吧。”
“文实公太过谦了。”陆寄也走过来。他一过来,屋子里的人也都站起来了,聚拢到中堂前,等着常秀点评。陆寄酸溜溜地说道,“啸傲文坛三十年,普天下的读书人,还有谁不知道您的大名?诗赋文章无一不通,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这幅中堂只要能过您的法眼,身价还怕不强过百倍?”
这话里也是有话!
常秀的脸红了一下。有两三个人的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眼睛里却都带着笑。陆寄的话也是有出处典故的。当年常秀在翰林院做执笔监,有人曾经拿着一幅字给他鉴赏。他断言是唐朝大书法家李邕的真迹,还在书贴的末尾签章留跋,结果被人高价买回家不久就发现是伪作。买书贴的人家找不到骗子,一怒之下就按图索骥找到常秀。常秀没办法,又怕传扬出去败坏自己名声,只好自己掏钱赔了那家人。这事虽然没有流传出去,但是知道的人也不少,陆寄所谓“身价百倍”,就是嘲讽他在书画上的眼光有限。当然,也有借机会还击叶巡的意味在内一一你就找这么个人来品鉴,怕是不能服众吧?
常秀拿锦帕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踌躇着说道:“伯符,你在书画上的眼光比我精深,咱们一道来替子达品鉴一回?”
常秀的话是出自真心。他自觉没把握鉴出这幅草书中堂的来源出处,所以哀恳陆寄帮忙。可这话到了陆寄耳朵里,就听出另外一种滋味。什么叫“你在书画上的眼光比我精深”?我是文章不如你,还是诗赋不如你?当然他心里也明白,自从入仕之后政务繁杂,他就再没时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