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撰文到报纸上刊发。
如胡搅蛮缠,以一叶而障天下之辈,还有反社稷之徒之行文,不予刊发。
大清监国太子谕:不以言论获罪,不以无知贻笑。
接下来奕詝就和郭嵩焘等人商量初次排版的安排,决定报纸长约三尺,宽为二尺四,双面印刷,对折为四版,采取东方历(农历)和西方历(阳历)双重记日。一版必须是国家要文,包括一些国家大事,二版谈论,三版杂事,四版风土人情,中缝留有三寸宽约,附载各类信息和广而告之的杂言。
首版除了奕詝的谕旨之外,接下来就是大清的一些政策,包括来年的财政将要采取预算,西北移民政策,三个灾区所分发的银两,还有派驻钦差大臣……
二版就是王韬写的《谁是大清的奸臣》,三版是是揭穿拜上帝教的危害性和欺骗性,四版说的是欧罗巴洲的风情和人物思想。中缝是一点笑话。
大概的排版就是这样,其他一些细枝末节就交给郭嵩焘自己解决了,不过,通过这件事,奕詝让“鹰眼”去调查一下王韬,如果没有大的瑕疵,奕詝决定重用此人。
第二天,报纸首先印发两万份,其中,京师的各级官员无偿赠送一千份,剩下的一万九千份就以每张三文钱进行售卖。
起先,好多人一看,一张破纸竟然要花三文钱,好多人都不买。
后来,奕詝决定,让孤儿院的孩子们到茶楼和酒馆,客栈,还有青楼门边去叫卖,卖的时候就说,“号外,号外,上面有圣旨啊,还有奸臣啊……上面有圣旨啊,还有奸臣啊……一份三文钱”
在茶楼里面喝茶的,一般都是识文断字之辈,喝酒的也多为文人,青楼里面,那些泥腿子还喜欢去喝花酒啊,就是想喝,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啊。当他们看到小娃,摇着手上的纸说,这上面有圣旨,也有奸臣之后,大感惊奇。
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圣旨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况且,还有奸臣,那诱惑力不是一般的大,况且三文钱,又不贵,也就是一个包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