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流水线是1769年,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这样一来,原来意义上的“制陶工”就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挖泥工、运泥工、扮土工、制坯工等等制陶工匠变成了制陶工场的工人,他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
还有人说是亨利福特,不过奕詝嗤之以鼻,如果是福特的,那么还有二十年呢,因为福特是1863年左右才提出的。
“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后来被引进了帝国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了大清帝国的综合国力《大清史??帝国经济》”。
王永吉思考了一下,又问奕詝,“四阿哥,那新式织布机贵吗?”
“肯定比我们大清的贵,具体价钱,我需要向夷人问过才知道。不知道你们老王家订不订这织布机?”奕詝问道。
王永吉思考了一会,说道:“我们老王家订,只不过该怎样订,我们没有头绪啊?”
“关于买织布机的事就包在我的身上,当然,我在这里说一点,织布机买下后,需要请洋技师来调整维修的,这技师的酬劳你们王家可要出哦”。
王永吉看到问题圆满解决了,就高兴帝满嘴子答应了,不就是一个技师的钱吗?一切都好说。
说完这些,王永吉对奕詝是越看越满意。因为他知道,对商业一针见血的人绝对不是什么庸才,而且还是四阿哥,将来有可能就是皇帝。我家的晴儿就是皇后当不上,那当个贵妃总成吧!
接下来就是宾主言欢,下午的时光到来了。当然晚饭的时间也到来了。这天,王家特地让府里的内人的也上桌了。在老王家,女人一般是不能和男人坐在一起吃饭的,今天破例了。
宾客只有两人,奕詝和冯子材,主家就多了,王永吉和他的三个儿子(长子王清义)回来了,还有长媳王刘氏,当然,还有王永吉的长孙女王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