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欲,所以也没有男女之别,生于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分别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
“如果以此对应地界,有不合理的地方。首先生物没有食色之欲,也没有男女之别,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只要还没有脱离生物的范畴,就有生存和繁衍的需求,食,色就是性也。但也有可以对应的地方。就是根据还未脱离质碍之身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禅定来分层,应该可以对应那里的各种类似六道的世界是按照那里生物的肉体组成脱离生物肉身组成的程度划分。”
“初禅天中,又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三重。这三天是佛教吸收了古代印度信仰中的这一神祗,将梵天作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并列于色界初禅天之中,作为初禅诸天之首,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二禅天中,也可分为三天。一少光天,指在二禅诸天之中,以此天光明最少,因此称少光。二无量光天,是说自少光而上,此天中诸众生光明渐增,其量无限,难以测定,所以称无量光。第三是极光净天,又作光音天。是说此天中诸众生光明遍照,较之以前更盛,而且此天众言语时,口出净光,以光明为语。二禅诸天,远离初禅的寻、伺等心理活动,故内心明净,具有净、喜、乐、心一境性四特性,住于喜乐等情感之中,所以其境界称为‘定生喜乐’。”
“三禅天分为少净、无量净、遍净三重。所谓净,是说此三禅天中诸天已离喜乐之情,唯受自地之妙乐,所以称为‘净’。其中少净天是三禅诸天中受自地之乐最少的,故称为‘少净’。第二无量净天,指此天众所受之乐渐增,其净难以衡量,故称‘无量净’。第三遍净是说此中诸天众所受之乐遍满,故称‘遍净’。三禅诸天,已离二禅所有的喜乐等情感,唯具行舍、正念、正知、受乐和专心一境等五种特性,其所获的境界称为‘离喜妙乐’,并以正念正知,精进修行,以求得更高的境界。”
“四禅天是色界诸天中第四重。其中可分为八层:一无云天,这是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