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相似!这又是为什么?
别的考生接到试题之后。思考的无非是议题隐含的题意是什么在心中所考虑的,却和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心中想的是:这到底是一个碎合?还是皇上有意要出此题?这题是哪一位大臣呈上来的,还是当日看过那两篇文章之后,皇上事后有所触动而特意选择的?
若是巧合倒还罢了,那只须依照平常的破题起承作文就可以了;可若是皇上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这一题”那如何作答,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初看这问题似乎与殿试结果无关,可细细一想,却变得很是微妙难言。
这一思考,林南便足足想了半柱香的时间,”
启元帝钦点的殿试官有三位,全部都是内阁大学士,进士出身的老才子。一个是李东路,一个是杨自和,剩下一位便是范宣。启元帝起驾离开保和殿之后,闲杂百官也各自回班,剩下礼部几位和三位大学士一同监管考场。
开场不一会儿,便有士子挥毫泼墨开始答卷,杨自和看得连连集头,在偏殿里低声笑道:“此次开试果然良才济济,皇上钦点丰之兄为国拔擢贤良,看来颇有所得。门生佳第,丰之兄如此之幸,我与仲贤兄都看着眼热呀!”
范宣也在一旁随声附和,李东路拈须微笑反驳道:“还是莫要取笑了,二位大人自入朝阁以来,也是屡经堪试,桃李满门,生遍天下,岂有看老夫而眼热的道理?呵呵”。
几人谈笑一番,互相恭让,同时隔着两层窗纱朝对面观望。隔了一会儿,杨自和道:“听闻此次大比会元是中州人氏,唤作顾文朝的?丰之兄时此人评价如何?”
李东路略微思量了一下,说道:“此子经义纯熟,文辞练达,听闻为人亦品正端方,会试所作力压众生,倒不是浪得虚名。但文章虽好,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若要一展胸中才学,还须多方磨练”日后若能得子贤兄一半之成,便可说得上学以致用,一展所长了。”一番话说得杨自和脸上带笑,连连自谦。
此时外头场中大部分士子都已经挥毫泼墨,只有少数士子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