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海参崴驻扎,威而不动,静待时局变化。
此项举措,已经是帝国方面能够做出的最大善意了。
作为为协约国联盟的一员,大洋帝国主要的用兵方向在欧洲,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沙俄内部政局的动荡,引起了协约国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英法等国视之为洪水猛兽的工人力量,逐渐在混乱的政局中取得主导地位,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不安。
英、法、洋、意、美等国意识到了,沙俄面临着迅速赤化的危险,这对当今世界格局将是巨大的冲击,纷纷采取强硬的应对政策。
英法洋等国威胁沙俄资本主义临时政府;
若无法遏制赤化加剧,协约国集团不排除采取武力干预的手段,封锁、孤立并打击俄国工人武装力量,防止赤潮蔓延到整个欧洲。
如今沙俄内部资产阶级力量,工人力量和白俄保皇党力量错综复杂,武装斗争不断,就像大杂烩一样,各种势力的登场让人目不暇接,大大小小的武装力量多如牛毛,保皇党力量在大部分地区占据优势。
这也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觉得自己还行的重要原因,他希望有朝一日登高一呼,从者云集,实现罗曼诺夫皇朝的复辟。
若是深入分析沙俄当前的三股势力,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大部分军队实力最强,白俄保皇党势在广袤乡村中根深蒂固,并且得到巴尔干及哥萨克等民族的支持,拥有大量中高级军官,实力不容小觑。
实力最弱的就是工人力量,他们广泛存在于城市的工人阶级中,推翻一切腐朽旧制度的愿望最为成立,革命最为坚决。
李福寿知道历史发展大势,沙俄工人力量经历艰苦卓绝的4年武装斗争,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其中过程一波三折,尤其是在外国干涉军和白卫军围攻莫斯科时期,形势最为危殆,工人力量面临彻底覆灭的危险。
帝国大军若趁其弱小时出兵干预,有能力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是这样做,并不符合帝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