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跟袁真一样悲痛欲绝;灌秀则是袁瑾的心腹亲信,也是他地亲兵队长,现在也是一脸悲愤地站在一边,捶胸顿足,恨不得立即杀了桓温老匹夫。
北府曾华在袁家的破亡一事上也脱不了干系,但是目前袁瑾等人心里只有桓温这一个敌人,在灭了桓家之前估计也没有工夫去找北府和曾华的麻烦,说不定还能能跟他们联合,倚为强援。
四人同仇敌忾,立下了拼死也要与桓温和桓家
底地盟誓,接下来就是要付诸于行动。袁瑾从数万千青壮,与本部寿春军精锐编在一起,合为六千人,日夜操练。朱辅本是宿将,练兵整军自有一套,袁恩是寿春军中难得的善谋知兵之人,而灌秀不仅勇武,人也非常机灵。三人既然愿意誓死辅助袁瑾,自然拿出了十二分本领,用心尽事,不到半年便练出一支“东海国”的“虎狼之师”,号为“朝歌军”。
“朝歌军”的名号传到姑孰桓温耳中,当时就把这位江左朝廷的大司马气得半死。朝歌,这是桓温深以为耻的地名,也是他心底最痛的一块伤疤。当年他在那里坐等胜利,结果被慕容恪一个突袭打得半死,此后再也没有胆量和气魄北伐了,他的威望也从那时起就直线下降,而朝歌这个名字也成江左士子百姓暗地里嘲笑讥讽桓温的代名词了。袁瑾把自己精锐之师取名为“朝歌军”,其意不言而喻。wap..com
不过桓温已经没有心思去管袁瑾和他的朝歌军,他只是叫桓石虔率领广陵军看住高邮一线。防止贼军南下就好了,因为他现在一脑门的麻烦。
原本太和六年是个好年,可惜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太和五年财政窘境,桓温下了狠心对江左进行了一番改制,所以太和六年中百姓们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种地面积也大大增多。加上太和六年江左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各地大熟,尤其是江左地基业-三吴:~桓温的老根据地-荆襄地区。桓温接到各地大熟的消息,原本以为会过个好年。谁知刚过秋收就形势大变。
由于江左朝廷和高门世家都欠了北府一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