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温书学习,再暗地里准备一些材料。
第二天,杨宗保就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到望月斋拜会柴老先生。
杨宗保的运道比杨排风要好出许多,他知道,如果是自己也像杨排风那样,整天跟着一个老头子摇头晃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不知所云,自己恐怕也会顶不住而甘愿去做一个小厮。
杨家以武传家,所以杨宗保并不需要学习经史子集,六书经义,诗词歌赋。所学的当然是以战阵韬略为主,辅以君臣礼仪,人伦大防,民生疾苦。
像君臣礼仪这样的知识,也并不需要什么鸿学大儒来指点,柴老爷子都可以一手包办。
这柴老爷子本是以前柴府的家奴,只是出生在平和年代而已。虽然小主子因为黄袍加身而失了天下,但太祖皇帝对柴家封赏甚厚,并没有赶尽杀绝。
像柴先生这样的家奴也由原来的粗通武艺,开始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并且上战场立下军功。如今年纪大了,才随柴郡主来到杨家,负责打点一些琐事。
杨宗保六岁开始习字之后,杨延昭认为书生误国。他日既然要战争杀敌,从小的老师自然应该是个上过战场,见过烽火,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杀将才行。
当时杨家本就已经人丁稀薄,府内留守的家将只是武功高强,对兵法战阵却不甚了了。幸亏柴先生兵法纯熟,当年也是领过军功的,于是就由柴先生教已经习字的宗保。
宗保这两年来,每天上午都有两个时辰用来学习兵法奥义,战阵韬略。
今天是第一天,杨宗保虽然融合了杨慎的记忆,但是对于这种繁体字,他能够清楚的认识,却并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
不过柴先生总算不是讲究死记硬背之人。他和杨宗保两人有问有答,气氛相当不错。柴老先生也认为经历巫蛊事件之后,少爷果然变得玲珑剔透许多,这未免不是杨家因祸得福。
中午别了柴先生之后,原本准备回少瑞楼的杨宗保转念一想,既然有空,就不必到房里去等风丫头送午膳给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