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有些机器的位置不合理,有时候,次序错误了,在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了这样那样的调整之后,足足2天的功夫,才逐步的平稳了起来的,在20分钟一个间隔的情况之下,每一个人花费的时间,都差不多,往常,要一个上午,才能够装配完毕的一台,在18个的配合之下,20分钟,就完成了一台,一天72台,这代表这什么,代表着每一个人平均是4台,要知道,之前,他们最高的,也不过是3台。
到底是什么原因提升的,众人都有些迷糊,在他们看来,他们工作的速度,甚至比之前更慢,装配的过程之中,也比之前轻松的多,可是总的产量却上去了。
杨元钊冷眼旁观,从众人的动作之中,已经发现了,有提升的可能性,经过了反反复复的熟悉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步骤已经是了然于胸的情况之下,杨元钊决定提升效率。
首先,把速度从原来的20分钟,提升到了15分钟,速度几乎提升了25%,这些工人,依然可以成功的完成工作,这样,18个人,一个小时的工作量是4台,一天达到了96台的数字,这样平均下来,5台多一点的数字,足以让所有人侧目的。
流水线,一种特殊的组装方法,按照一定方法,协同的进行工作,每一个人做自己最熟悉的部分,这样可以明显的提升效率,哪怕是提升到了15分钟的情况之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闲暇。
杨元钊暂时离开了机器车间,一个生产线,从设计到完成,需要调整的时间非常的漫长,机器之中的么一个步骤,每一个装上的方法,都需要仔细的斟酌,用什么方法,可以提升整体的效率,更好的完成产片,要慢慢的调整,已经把方法教给了约克等工程师,杨元钊有功夫去管其他方面的事物。
从决定开展公司加农户的方法,尽可能多的培养织布工人开始,杨元钊对于这个项目就充满了信心,把招工和扩大的工作交给八大晋商开始,杨元钊就知道,一定可以成功的,可是几天以来的进度,却还是让他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