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每户抽丁一人,又征集了流民之中壮丁两万人,健妇五千人,拢共四万多人,差不多占了县里五分之一的人口,本地人多有甲长,里长,保正带队,这都是积年的规矩,行之几千年,根本没必要更改。
流民之中也按籍贯选出乡老管理,规矩还是建城时候的规矩,分片包干,口粮由官府提供,每人每天另有粗粮半升,提前完成任务的,另有封赏,遭了灾的流民,只要家里有一人出工,最起码可以维持三个人最基本的口粮,也算是一项仁政。
几万人汇聚在一起断无可能,所以工房早就派出胥吏,按照规划好的地点,将这些人遣往各处劳作,同时派驻一位胥吏充当监理,指导徭役改良土地,当地巡检分派巡丁戒护,冯克东不愧有萧何之风,嘴巴上怪着,只要毕德胜吩咐了,还是任劳任怨的去做。
前几日派出人,到对岸的琼州府,花了三万两银子,生生支应出一万石稻米,四万多人,每日粮草消耗外加分发,就要三百石,这一万石也就是三十天的量,再要支应,恐怕就有难度了。
工人正在分拨,毕德胜却没闲着,带上一队乡勇,按照规划,前往县内的几处烂泥地广布的地方,用生石灰杀虫,顺带着组织人手挖出隔离带,接着冬日里气候干燥,放一把火,把毒虫都给清除了。
一路风尘仆仆,毕德胜早就褪去官服,身上穿着粗布衣裳,头上戴着斗笠,雷州真是不好待,虽然已是冬日,可在正午,日头还是很毒,水气又大,毕德胜在野外跑了几天,身上就被晒褪了几层皮,整个人黝黑了不少。
每个预备改造的地方他都转了一圈,其余的地方倒是还好,只有大黄乡一处他必须亲自盯着,原因就是这里的烂泥地实在太广大,工房已经算了出来,整片地改造出来,足足有十余万亩,差不多低的生徐闻县一半的土地,只要这里改造出来,银钱等等和流民安置都会迎刃而解。
由于地方大,这里汇聚了两万余人,分布于烂泥地四周,按照毕德胜的吩咐,徭役们搭建的窝棚全都用生石灰撒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