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在哪里,希望如何处置。时间长了,百姓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诉,彼此相处如家人父子。他对下级也比较宽和,有好多事情主动同他们商量,向他们请教,一来二去,便把苏州的问题摸了一个通透,他发现苏州最大的问题固然是赋税太重,但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土地兼并严重,大明在洪武三十年的休生养息政策,苏州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了历代,纺织、制瓷、冶铁等手工业生产,规模更加扩大,技术更为先进!种种好处之下,让苏州发展很快,人口几乎达到了六十万,人口增多,土地就变得紧张,一些富户仗着手中有银,有权开始大肆吞并土地,除此之外,还有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明朝皇帝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
皇室、亲王、外戚、勋臣是封建等级结构的最上层。皇帝对全国的土地都有支配权; 亲王、勋戚享有田土受赐权。朱元璋建国不久,即赐亲王、勋臣、公侯、丞相庄田,又 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充禄。后来,由于“诸勋臣所赐公田庄佃多倚势冒法,凌暴乡里, 诸功臣不加禁戢”
勋贵们受赐的“公田”,载在“金册”,并不报官入籍,享有免除税粮和差役的特权 虽然法律条文上也规定,赐田以外的田土,应与“齐民一体当 差”,但由于贵族的权势,法律很难执行。勋贵“私田”“不肯与民一体当差”的弊病 ,苏州名门望族不少,但皇亲国戚并不多,所以在这方面并不严重,最为严重的是百姓的土地投献之风盛行,地方百姓往往将土地投献给名门望族,本身沦为庄佃、佃户或奴仆,这倒不是说大明百姓傻,愿意给大户人家做庄佃、佃户或奴仆,实则他们比谁都精明,大明赋税虽低,可是经不住层层盘录层层加码,淋尖踢斛火耗陋枧常例,对普通农户来说负担就重了,除了这些外,还有徭役,徭役一共为三种,一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务,二为均徭,即供官府经常性的差役,三为杂泛,为临时派遣的一切差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