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字行楷,其文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几以此告知天下,西洋之行即将开启,于这件事杨峥比较关心,所以看得也十分认真,前前后后看了两边,才跳过去,正准备继续往下看,便在这时,先是听到了一阵喊骂声,跟着变成了争吵、骂街的也有,吵吵嚷嚷好不热闹,杨峥听得好奇,正要找人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时听得一阵脚步声,跟着一个衙役哭丧着脸冲了进来,大喊道:”大人,大人不好了,不好了,他们,他们造反了!“
“造反!“杨峥下了一大跳,丢了报纸站起来道:”慌什么,把话说清楚些,谁造反了?“
那衙役虽是一脸的紧张,但杨峥这么一站,加上这些年与官场中养成的威严,让那衙役微微平静了不少,指着门外道:“那些名门望族人家带着家丁,都冲着府衙来了?“
“没被你吓死?“杨峥心里骂了声,神色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仍是坐着问:”他们不在家好好趁机发国难财,带着家丁来府衙做什么?“
那衙役道:“还不是冲着那些田地来的?”
一听这话儿杨峥顿时就明白了,他虽来苏州不过几日的功夫,但与苏州大大小小的事情,倒也了解不少,这衙役所说的名门望族的闹田地这事儿,还得从况钟与周忱的经济改革说起,周忱与宣德三年被派到江南整顿田赋,刚到苏州,这位老兄,立马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着实有些成效,但一来苏州田赋重,赋税拖欠,百姓生活艰难。二来,苏州名门望族不少,光弄点治标不治本的改革,作用不大,依着周忱的意思,最好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事儿非同一般,加上他也苏州情况所知不多,便压着这念头没去着手做,而是深入民间,调查研究。他不带任何随从,向农夫村妇详细询问最感痛苦的事情是